北京交通大学作为交通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电子信息工程、铁路管理教育的策源地。历史渊源追溯到1896年,她的前身是清政府创办的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是中国第一所培养管理人才的高等学府。
清宣统元年由邮传部尚书徐世昌,为提倡路政,培育铁路人才,上书清廷,在北京中心位置府右街创办了铁路管理传习所。
1910年,为加强邮电事业,学校增设邮电班,并更名为交通传习所。
1912年 民国以后,改隶交通部,增设电气工程、有线电工科、无线电等科,开中国电信教育之先河。铁路与电信工程,及英文、法文各班为北平交通大学之初基。
1921年与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唐山路矿学校合并组建交通大学。民国凡行车、管理,以及会计、材料人才,以北京交大成就为最多。
1923年交通大学改组,北京学校更名为北京交通大学。
1937年抗战爆发,北京沦陷,国立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校园落入日寇之手,爱国师生不甘心沦于敌区,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取得南迁成功。学校内迁贵州平越,改为国立交通大学贵州分校。抗战八年,四次迁移,历尽千辛万苦,仍然坚持办学。抗战胜利后学校回北京复校。
1950年学校先后定名中国交通大学、北方交通大学,由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任校长。
2000年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由铁道部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
2003年恢复使用“北京交通大学”校名。
学校曾培养出中国第一个无线电台创建人刘瀚,中国第一台大马力蒸汽机设计者应尚才,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郑振铎,中国铁路运输学科的首创者和奠基人金士宣,中国铁路运输经济学科的开创者许靖,中国最早的四大会计师之一杨汝梅等一大批蜚声中外的杰出人才,“东京审判”担任首席检察官的向哲浚、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人口学家马寅初等一大批著名教授都在该校任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