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机械工程专业大四学生李雪滢来不及参加毕业典礼,就匆匆赶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登上飞往英国的航班,踏上了赴曼彻斯特大学机械工程设计专业读研的求学之旅。一般人很难想象,李雪滢高中阶段学的竟是文科。由于她父亲是机械工程师,所以她对机械工程也很感兴趣,入读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后,正值学校试点“让学生读到自己想读的专业”的政策,李雪滢如愿进入机械工程专业学习。大学期间,李雪滢通过努力,先后获得了全国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江苏省一等奖等。去年11月,李雪滢相继收到了曼彻斯特大学、伯明翰大学、纽卡斯尔大学等6所英国高校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如今在南理工泰州科技学院,学生们要想像李雪滢一样学到自己喜欢的专业不再是件难事,因为该校的专业选择制度已经逐步完善并全面推开。
克服困难 举全院之力推“新政”
让每个学生学到自己心仪的专业,是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积极性的关键所在。为此,在前期部门院系试点的基础上,2015年,南理工泰州科技学院全面推行了让每个学生都能读到自己想学的专业的政策。
“满足第一志愿专业对学生来说,既能保护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调动其在校期间的学习积极性。但这样做也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南理工泰州科技学院院长刘玉海说,学院还是“咬紧牙关”,举全院之力面向江苏考生推行新政策。据悉,2015年,该校江苏省内考生第一志愿满足率高达94%,绝大部分学生都学到了自己想学的专业。
以生为本 让学生读到想读的专业
“在办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对大学专业的设置认识不足,或对专业内涵把握不准。因此,有些学生进校后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或不适合所报的专业,从而影响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与学习效果。”南理工泰州科技学院党委书记张永春介绍说,对此,本着以生为本的理念,学院自2013年开始实行有条件的转专业政策,至2015年实行无条件、无门槛转专业政策,除艺术生以外,所有学生在入学一年后均可提出转专业申请,经学校选拔考核合格后,学生可根据其申请志愿转入新专业学习。
2016年,该校共有44名学生提出转专业申请,经笔试、面试、等考核环节,这44人的转专业需求都得以实现。2015级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学生王子纯虽然在原专业学分绩点高达3.93,班级排名第4,但在学习C语言这门课后,对计算机编程产生了浓厚兴趣,在今年上半年,她提出了转专业申请,经考核合格,6月份,她如愿转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习。
内涵建设 用“市场思维”助推专业发展
让学生读到自己想读的专业,从另一个角度看,给该校的专业设置也带来了很大的考验。在这种情况下,各个院系的相关专业就相当于被放到了“市场”中,考生和家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教育服务”,让所有专业在市场经济的思维中适者生存,从而倒逼学校适时优化专业布局,促进专业内涵发展。专业的优胜劣汰,对教师是压力,更是动力。“对那些‘坐冷板凳’的专业,学院会给予一定的时间调整,但如果调整后学生选择的意愿仍然不大,并且与产业发展不符的,就要对其进行减招或者停招处理。”南理工泰州科技学院智能制造学院院长温宏愿表示。
虽然现在已经放暑假,可该校的教师们都卯足了劲在备课,“让专业课程对接市场需求,对接区域转型发展”成了大家的共识。在这样的氛围中,该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面对生源不足的严峻形势,主动结合泰州“中国医药城”对人才的需求,通过调整专业人才培养内涵,确定了向化工制药方向发展的转型思路。与此同时,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急需的、受考生和家长认可的应用型专业,该校则积极邀请相关部门、企业及行业专家,研讨论证新专业申报的可能性等,从而不断提升学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升级需求的契合度,为学生成长和发展注入了持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