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由东北大学牵头承担,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黄敏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业软件”重点专项“大规模制造产业可信溯源理论与方法研究”项目启动暨项目实施方案论证会召开。科技部高技术中心先进制造处处长陈智立、专项办主管张梦月,东北大学副校长唐立新,项目责任专家浪潮通用软件有限公司副总裁杨良、西南交通大学孙林夫教授,项目咨询专家清华大学崔勇教授、大连理工大学胡祥培教授、国防科技大学徐昕教授、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于海斌研究员、中国科技大学余玉刚教授、东软集团张霞教授和南京大学仲盛教授出席会议。东北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负责同志,项目承担单位东北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广州明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等项目组成员代表参加会议。
唐立新对各位专家学者参会表示诚挚欢迎,衷心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关心、指导与支持东北大学各项事业发展。唐立新表示,学校将大力支持项目团队建设和项目实施,预祝本次项目实施方案论证圆满成功。
陈智立代表项目主管部门介绍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业软件”重点专项设立目的意义,希望项目单位高度重视项目执行管理,聚焦项目目标,解决国家科技创新需求,高质量完成项目研究任务。
会议期间,项目负责人黄敏教授从关键问题与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技术方案、课题分解及任务接口、实施计划及关键节点、组织及实施管理机制、成果呈现及风险分析等六个方面详细汇报了项目整体实施方案。黄敏教授、合肥工业大学任明仑教授、天津理工大学郝刚教授、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何光宇部长作为课题负责人分别介绍了项目4个课题的实施方案。与会专家在认真听取实施方案汇报后,分别就项目研究的针对性、深化和行业适用性、指标与经费、项目团队配合等方面提出具体意见和有效建议。经过综合评议,专家组一致认定实施方案科学合理、技术思路清晰、考核指标明确、进度安排可行。项目实施方案顺利通过专家论证。
据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由原来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基金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整合而成。“大规模制造产业可信溯源理论与方法研究”项目是科技部“十四五”期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正式立项的第一批工业软件项目。该项目也是东北大学首个作为第一单位、第一负责人获批的工业软件相关项目。该项目于2021年12月立项,执行期限三年。通过本项目实施,有望形成大规模制造产业可信溯源基础理论与前沿技术,研发大规模制造产业可信溯源平台,全面实现大规模汽车制造产业中实时、可监管、隐私保护和高可信溯源,形成我国大规模汽车制造产业生产智能化系统建设的标准规范体系,打造大规模制造产业可信溯源生态发展,引领大规模制造产业智能化与数字化转型升级,提升我国工业软件可控自主发展能力,保障国家战略的顺利实现。
一直以来,黄敏团队聚焦国家重大科技发展战略,致力于智能制造与智能服务系统建模和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面向制造业和服务业中的智能数据分析和管理决策问题开展研究工作,形成了以制造-供应链-物流为主线的特色研究方向,以及理论-技术-仿真-应用为闭环的严谨研究模式。团队先后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地区)合作项目、国家863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4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和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主要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著作5部、译著1部;获发明专利授权2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甲类)二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等多项科研奖励。(通讯员:高彬 编辑:管珊珊 迟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