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洋大学主办的第三届“IEEE地质、测绘、遥感国际学术会议”顺利召开_学术会议_中国高校之窗 
大学库管理系统

浙江海洋大学主办的第三届“IEEE地质、测绘、遥感国际学术会议”顺利召开

中国高校之窗

气候变化是需要全球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由此产生的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影响日渐深重。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的事业。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为交流近年来国内外地质、测绘、遥感领域在理论、技术与应用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展示最新成果,推动实现应对气候变化中期目标和愿景,4月23-24日,由舟山市人民政府支持,浙江海洋大学主办的第三届“IEEE地质、测绘、遥感国际学术会议”通过线上云平台召开。会议由浙江海洋大学科学技术处处长韩涛主持。

202204263014.jpg

开幕式致辞中,中共中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蒲晓斌表示,舟山向海而生,因海而兴。今年舟山将推出人才新政黄金六条,以加快打造新时代海洋特色人才港为主题主线。以全球知名的海洋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冲刺目标,努力让舟山成为广大海洋人才的成长、成就之地。本届大会与海洋深度融合,通过学术交流,智慧碰撞,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海洋领域的科教融合、产才融合。

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秘书长、研究员卫征提出,遥感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中国遥感应用协会将会同全国遥感各界和广大社会力量,与各级的地方政府加强衔接,努力发挥好桥梁与纽带的第三方作用,确保遥感的成果和数据资源有效转化、应用推广与商业开发。并且希望能与大家携手共同加强遥感行业自身的自律和规范经营,推进空间性业务的工程化、业务化和产业化进程。

浙江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教授李加林讲到,浙江省地理学会是发掘浙江省地理学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重要学会,对促进地理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全省地理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促进浙江省地理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地理科技人才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浙江省地理学会衷心希望与同属地球科学的地质、测绘、遥感、海洋等学科的同仁们加强交流,携手合作,共同推进事业的发展。

浙江海洋大学党委书记、教授严小军强调,学校近年来高度重视遥感测绘与海洋通讯相关学科的发展,以优秀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师资结构优化、平台建设、科研产出为抓手,全面提升相关学科点建设特色和国内外影响力。累计投入一千万元以上建设了遥感卫星地面站、浙江省海洋大数据挖掘与应用省重点实验室平台,形成了国家高层次人才、省级拔尖人才、青年人才等领衔的海洋声学与遥感应用科学技术研究团队。海洋遥感大数据研究团队是浙江海洋大学海洋人才培养、海洋科技研发、海洋高新技术孵化的重要支撑力量。严小军衷心希望大家能加强交流,携手合作,共同推进地质、测绘、遥感和海洋通讯等学科领域的发展,并期盼各位领导、专家继续关心浙江海洋大学,对学校的发展给予鼎力支持。

本次会议围绕“碳中和目标下地质、测绘、遥感新技术应用”主题,开设海岸带空间资源及生态健康遥感检测、海洋宽带通信、海地球物理探测与信息技术等11个专题会场,涵盖众多应用领域,邀请和召集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宁波大学、中南大学、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矿业大学、浙江海洋大学在内多家单位的众多专家教授汇报交流,为从事该领域科研、教学、应用的专家、学者、工作人员和学生提供交流与学习的平台。

会议期间,学者们共同探讨地质、测绘、遥感领域新思维、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大家一致认为“IEEE地质、测绘、遥感国际学术会议”已成为领域内公信力较强的学术交流前沿阵地,为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双碳目标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也将为人类的健康福祉做出更多贡献。(编辑:赵繁)

中国高校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