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深化教学改革 培育适应区域发展的能工巧匠_高校之窗|中国高校之窗 
大学库管理系统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深化教学改革 培育适应区域发展的能工巧匠

中国高校之窗

牛兵,济源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美术2001班学生。近日,他用小楷在长10厘米、宽6.8厘米的纸上誊写324字的《兰亭序》全文并制成手机壳的视频在网络上走红,累计播放量超2000万,获央视新闻点赞。

每个字只有3至4毫米,还要彰显书法艺术功底,这体现出了济职学子精湛的专业技能水平。近年来,济源职业技术学院聚焦内涵建设,对接区域产业,打造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专业群,不断提升技术技能创新服务能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育了一大批专业能力强、技术技能过硬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坚持面向产业 全力服务区域产业发展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贴市场需求,建立健全专业动态调整和设置机制,实施优势专业提质、新兴专业扩容、未来专业培育、特色专业赋能。学院目前建有 3 个应用型本科专业、64个高职专业和2个中职专业。其中,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2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3个、国家级骨干专业4个以及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5个。聚焦核心零部件、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高端产业,打造机电一体化高水平专业群;对接区域有色冶金等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和医疗服务行业,建设材料化工类、信息技术类、护理类、财政金融类等 4 个品牌骨干专业群;对接区域重点民生领域,加快发展艺术设计类、旅游管理类、学前教育类、土建类、汽车类等 5 个优势特色专业群,形成品牌引领、梯级发展的“145”布局专业群结构,实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供给与区域高端产业需求无缝匹配。

该学院围绕区域装备制造、冶金等济源示范区支柱产业发展需求,推动传统专业升级提质和数字化改造;围绕智能终端、新能源及网联汽车、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专业跨界融合和集群化发展;围绕区块链等未来产业发展需求,探索建设未来产业相关专业;围绕文化旅游、养老托育等行业人才需求,加强旅游管理、康复治疗技术等相关专业建设;聚焦服务区域主导产业和传统行业特色,打造智能制造、首饰设计与工艺等特色专业……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使专业布局更加优化,专业体系更加完善,专业优势更加突出,对接产业更加紧密,推动专业链与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同频共振,为打造技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高品质现代化示范区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坚持提质培优 全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持续深化“三教”改革,扎实推进内涵建设。强化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持续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积极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教学做练考一体化教学等课堂革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教师在省级以上教育教学大赛中荣获奖励30多项,连续两年在全国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奖;建成2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部教材荣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并被纳入“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3部教材入选河南省“十四五”规划教材,6部教材入选河南省“十四五”优秀教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各类竞赛中荣获国家级奖项近30项、省级奖项 400 多项。

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构建国培、省培、校培、院培、自培“五阶次”培养体系,制定师资队伍建设的“159高水平人才战略”,“双师型”教师比例达60.7%,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4人,培育省级职业教育领域专家28人。强化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拥有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省级 “双师型”名师工作室2个、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

加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力度,现有招生专业3个,在校生583人,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录取学生最高分超过河南省本科二批分数线71分。截至目前,已培育应用型本科学生196人,其中44人考取重点高校研究生,4人获评省级优秀毕业生,3人被授予“河南省三好学生”“河南省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学生在国家英语竞赛、省“挑战杯”、创新创业等竞赛中获得多项奖励,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河南赛区比赛中,5名参赛学生全部荣获一等奖。

坚持技能创新 全力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创新方式方法,汇聚优势资源,助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与人才培养方案相结合、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与学生技能大赛相结合,促进“课岗赛证”融通,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打造职业教育品牌。

开展技能培训,促进学生成长。该学院作为国家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之一,现有老年人照护、界面设计等49个“1+X”证书试点,涵盖41个专业,设有22个X证书考点,通过率在85%以上。成立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中心(经省人社厅备案),可以对本院注册学籍的在校学生、在职教职工开展35个职业(工种)技能等级的认定工作。

探索建设“学分银行”,出台《弹性学制管理办法》《学分认证和置换管理办法》,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创业实践等活动,推动成果互认,将学生的发明专利、各类比赛成绩纳入学分管理,支持学生考取各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实现“一技在手,就业无忧”。(王鸿斐 李滟)

中国高校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