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师范学院:培根铸魂以德润心 教学笃行以文化人_最新热点_中国高校之窗 
大学库管理系统

齐鲁师范学院:培根铸魂以德润心 教学笃行以文化人

中国高校之窗

校园是教师和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的重要场所,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和情感所在。齐鲁师范学院党委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体现,是充分发挥“三全育人”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学校内涵质量和外在形象的有力举措。该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将这项工作作为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和提升内涵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和举措,注重把文明校园创建工作落在了实处。

一、强化领导,筑牢文明校园创建保障

马克思主义学院紧扣思想道德建设、领导班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优美环境建设、活动阵地建设等“六好”标准,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该院将文明创建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专项会议,研究安排部署创建工作。成立了文明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党政齐抓共管,召开多次党政联席会议,统筹谋划推进,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职责,严肃工作纪律,多层面动员部署,加强联动协调,激发全体师生积极参与到省级文明校园创建工作中来的责任感,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务实、高效开展。

二、围绕标准,精心组织文明创建活动

马克思主义学院对照学校“九大行动”进行任务分解,培树学院品牌特色,整体持续推进创建工作开展。该院不断构筑具有马院特色的思想引领平台,突出政治引领;依托“国是讲坛”“青马论坛”以及学院自媒体宣传平台“马院星火”,增强师生对活动的认同感;在疫情防控期间,统筹疫情防控与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积极组织师生志愿者开展核酸检测服务、心理健康疏导等志愿活动,维护校园良好秩序环境。学院不断探索构建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互促进、双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立足马院学科专业特点,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高举一面旗帜、凝练一支队伍、建设一个学科、办好一个专业、讲好一门课程,推进文明校园创建与教学科研工作、人才培养工作高度融合。

三、协同育人,形成文明校园创建合力

大力培育师生“爱校如家”理念,深刻把握不仅教书可以育人,而且管理、服务、环境更能育人。近年来,马院在学生毕业之际都会联合宣传部、学工部、团委、教务处、后勤处等部门单位,毕业班学生自发捐款在校园认领一棵国槐,举办认领活动仪式,给大树带红花,在大树旁边埋下刻有“初心”“使命”“追梦”“圆梦”“赓续传承”等寄语的石头,表达学生对母校的深爱之情。坚持家校互动,着力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思政教育新模式,充分利用“马院党员”微信群、“学生家长微信群”平台,经常就学生的相关问题同家长进行交流,共同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发挥网络思政的影响力,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和育人合力。

四、以德修身,提升师生政治道德修养

2022年,为贯彻落实“学礼仪,立师德,铸师魂”精神,面向学院2019、2020、2021三个年级学生,策划举办了学习师德礼仪活动。因为疫情原因,此次活动采用线上形式举行,同学们广泛参与,以学习师德礼仪视频、开设云课堂等多样的形式圆满完成本次活动。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引领者,其礼仪行为不仅是教育工作顺利实施的基本保障,也是促进社会文明和谐的重要力量。学院创办日常师德礼仪养成协会,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进行师德礼仪教育。通过开展教师交往礼仪互动、“师德礼仪”知识竞赛、文明礼仪伴我行等活动,鼓励广大旨在步入教师行列的青年学生自觉做文明礼仪的倡导者、践行者和示范者,身体力行地将文明之风带进校园、融入课堂、润入心田,进而以良好的礼仪风范示范影响到广大青少年和全社会,助力文明校园创建。

五、思政着色,扎实抓好品行养成教育

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与教务处配合在全校师生开设“四史教育”公共必修课,积极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学生党员讲党课,共青团员讲团课,开展读书节、新闻讲评、学长说学、政治学习等系列活动,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教育师生文明校园创建人人有责,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比如,刷牙时关闭水龙头,离开教室时关灯关窗,白天关闭走廊照明灯,日常穿着打扮得体,语言文明,买饭排队,按规定停放车辆,校园内不骑电动车等,切实以自身来引领示范,以小处来体现道德修养。

文明校园创建,重在永葆创建活力,才能使创建工作常抓常新。马克思主义学院将进一步建立健全文明校园创建的长效机制和制度建设,不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以德润心,以文化人,持之以恒抓好、抓实、抓细文明创建工作,加强师德师风和文明礼仪养成,自觉将文明校园创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发挥主阵地作用,再出新成绩新实效。(撰稿:赵立峰)

中国高校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