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优秀毕业生系列报道(之六)——果树专业94级校友赵金龙先进事迹_中国高校之窗 
大学库管理系统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优秀毕业生系列报道(之六)——果树专业94级校友赵金龙先进事迹

中国高校之窗

赵金龙是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果树专业94级校友,1997年7月毕业,现任北京市房山区青龙湖镇党委书记。曾任房山区城关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房山区政府办党组书记、主任。

20231218777107.jpg

赵金龙同志参加工作以来,脚踏实地、敢于攻坚。在城关街道工作的21年中,主要负责党建、群团、征地拆迁、新城建设等工作,推进了京石二通道、轨道交通燕房线、城关中心区棚改等项目,为加速城关街道城市化进程贡献力量。在区政府办任职期间,全力推进部门科室“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抓好沟通协调,做好服务保障,构建“大服务”工作格局。2022年12月,他调任青龙湖镇党委书记,从区直中枢机关再次回到基层乡镇工作,赵金龙毅然扛起组织的重托,从推进重大项目,到民生实事,再到产业发展,他带领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抢抓机遇,一锤接着一锤敲,以善作善成、久久为功的智慧和韧劲,开启了青龙湖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20231218777108.jpg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就任青龙湖镇党委书记后,他马不停蹄开展走访调研,谋划发展思路,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把全镇32个村、2个社区的“家底”摸了个遍,围绕京西棚改和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北京基地两个重大项目,结合青龙湖镇资源禀赋和工作实际,确定了推动“大党建”、紧盯“大项目”、环境“大整治”、队伍“大提升”、筑牢“大稳定”、民生“大改善”六大中心工作。

坚持做“民生”事而不是“名声”事,赵金龙始终把“民生”二字深深烙印在心中。“住有所居”是百姓心中的大事,他刚到任就开展了京西棚改安置房签约选房,按照区委“开创北京市安置房管理先河,从跟跑变为领跑”的工作要求,坚持全程电子化、环节规范化、服务精细化,采取“小程序、大展板、电子屏”等多种方式,拓宽选房途径、方便不同群体,仅用20天就完成了京西棚改近2000户回迁群众签约选房,同步成立了业主委员会,监督工程施工进展,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紧邻的丰台区和相邻的镇街夜间道路灯火通明,而进入青龙湖镇后良坨路、良三路等主要道路一片漆黑。“需要点亮的不仅是一盏盏路灯,还有群众的心。”赵金龙说。他积极协调区级部门,组织镇相关部门用脚步“丈量”全镇的道路街巷,在良坨路等9条主要道路安装太阳能路灯1308盏,保障群众夜间出行安全。

20231218777109.jpg

突如其来的“23·7”特大暴雨灾害,致使青龙湖镇道路、电力、供水、通信等基础设施严重受损。赵金龙抢险救灾冲锋在前,第一时间深入受灾村,慰问受灾群众,协调各方力量解决实际困难,10天内全镇“四通一保障”基本恢复正常,为干部群众共克时艰注入强心剂。摸排受灾情况,化危为机建立项目库,申报乡村公路、供水系统、污水管网等工程20余项,项目实施后能极大改善地区基础设施水平。在大兴区结对帮扶的帮助下,实施了全区唯一一个由村镇统建的平移项目,90户宅基地平移工程全面启动,灾后恢复重建全面铺开。他注重挖掘抢险救灾及灾后重建中的典型事迹,北车营村“铲车侠”刘兵、上万村党总支书记杨国华、镇民兵应急排成员被评选为“北京榜样”,进一步坚定了党员干部群众重建家园的信心。

“青龙湖发展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靠招商,招商引资要靠好平台和好作风。”走遍青龙湖大地,边看边思考,赵金龙得出结论:一个地方的发展,关键在人。看到一些干部信心和动力不足,他在“三提升”动员大会上为大家加油打气:“青龙湖有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重大项目优势、生态文化资源优势等等,跨越式发展大有可为。”为了提振大家埋头苦干、敢于攻坚的精气神,深入挖掘口头村老党员于洪福历经21年风雨无阻建造惠民路的事迹,打造了“红福路”党员教育实践基地。

20231218777110.jpg

产业招商起步晚、起点低,如何迅速补齐短板?为了腾退发展空间,他统筹谋划、挂图作战,不退不让坚决拆违70.87万平方米、腾地73万平方米,完成了历年来房山区乡镇最多的年度拆违任务,占全区总任务量的19%;调集优势“兵力”,由班子成员牵头,抽调年轻干部,组建招商队伍,形成联合招商阵形,共计新引进企业、个体工商户共计111家,其中包括北京城建华晟、北京建工海亚、京粮大谷粮油等优质企业,为地区发展注入活力。

沉甸甸的成绩是“赶考路”上的新动力。赵金龙说:“我将在青龙湖镇党委书记这个岗位上马不停蹄,在追梦路上继续赶路,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期盼,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新的更大光荣!”

中国高校之窗


永定河畔,长阳稻田。1957年,刘少奇同志亲自撰写人民日报社论《关于中小学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问题》,传达党中央关于“广大青年积极参加农业生产,做第一代有文化的新式农民”的要求,学校前身——北京青年农场应运而生。毛泽东主席侄女毛雪英、张闻天之子张宏生等70多名老一辈革命家子女与2000多名知识青年,投入到火热的劳动生产中。1958年,青年农场改设为北京农业技术学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