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来,安徽工商职业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以建设全国优质高职院校和安徽省课程思政建设先行校等重大教改为抓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改进和创新思政工作载体方法,“打徽字牌,走特色路”,扎根江淮大地,善用大思政安徽素材,深入开展实践创新,形成了思想政治引领、课程主业担当、实践锻造历练、文化立根固本、网络赋能加速“五位一体”的大思政育人模式,人才培养取得丰硕成果:
——国家级标志性成果11项:全国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中华传统美德研究院、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样板校,建成国家级专业5个、主持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主持国家级徽派技艺传承与创新专业教学资源库、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国家级双师教师培训基地、国家级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各1个等。
——省级标志性成果100余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2项,“三大讲堂”育人模式获省直机关优秀品牌工作案例,学校获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安徽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安徽省高职发展标杆校、安徽省技能大赛标杆校、安徽省线上教学示范校、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文明校园,校领导班子连续六年获省属高职年度考核“优秀”等次,学校获省首批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单位等。
——领导考察媒体报道出圈出彩:2019年,副总理孙春兰听取安徽工商职业学院人才培养汇报,2023年,省长王清宪来校调研,2019年,副省长王翠凤、教育部职成司副司长谢俐来校考察,均高度评价。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贵州日报先后刊发《德技并修 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构建“浸润式”思政育人模式》《探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政治工作路径》。
一、思想政治引领,激发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一是强化思政工作顶层设计。以《学校章程》为统领,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要点和人才培养方案等重要制度,体现抓方向、抓思政、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思想和核心意识。组织开展三轮制度汇编,把改革发展成果以制度形式巩固落实下来,不断强化思政工作顶层设计。
二是狠抓党建护航事业发展。扎实开展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和党支部建设提升行动,校院班组联动,党政团学协同,领导班子示范、中层干部跟进、党员积极分子带头,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全面落实高校党建工作20项重点任务,21个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全部覆盖,所有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全部达标,把牢了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校领导班子连续六年获省属高职年度考核“优秀”等次,学校获省首批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单位。
三是开展丰富多彩党团活动。组织广大师生集中观看“学习新思想 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 网络直播;举办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暨思政理论课综合知识竞赛;举办5期大学生骨干培训班暨“青马工程”培训班;开展“雷锋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月”50场次;“挑战杯”竞赛共获奖6项,其中全国三等奖2项,安徽省特等奖1项;近五年,累计实施了306场次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参与师生1万余人次,30人被省直团工委评为“最美太阳花志愿者”。
二、课程主业担当,凝聚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频共振新合力
一是扎实开展新思想主题宣讲。学校成立了安徽高职首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究会和校内专家宣讲团,打造了10个学“习”示范课堂,成立54个学生学习小组,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五年开展两级理论中心组专题学习会800余场次,500多人次进行主题交流或发言;开展主题宣讲、专题党课、专题辅导100余场次,做到了理论上有收获,思想上受洗礼,业务能力有提升。
二是持续深化思政课程改革。强化思政理论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在同类院校中率先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建成1门省级精品在线课和1门校级精品在线思政课,形成精品思政课程群;整合教学内容,采取专题式教学,发挥思政理论课课堂主渠道作用;建设省内一流的智慧思政教学实践基地,开展沉浸式、互动式思政教学;制定实施《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全过程动态考核办法》,持续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认同度;强化问题导向,及时回应学生思想困惑,结合专业开发模块化思政教学素材,实施“故事化”“点餐式”教学,让思政课堂“活”起来,全课程育人奠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三是“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同频共振。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将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把思政教育融入到教学、实习和社会服务等环节,确保课程标准、教材、教师、课时和考核“五落实”,确保思政课程入脑入心入行动;所有课程划分为思政教育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显性课程即思政理论课,隐性课程包含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两类课程“各守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建设了96门省级、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打造了10门思想政治示范课堂、11支课程思政优秀教学团队,遴选了27个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学校被评为安徽省课程思政建设先行高校。
四是开发引进优质辅助课程。搭建MOOC平台,推进思政教学线上线下结合,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辅学纪录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文化传统与现代文明等18门在线课程供学生选修,每门课选课人数近800人;制定实施《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学分制学籍管理办法》和《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奖励学分认定与学分替换实施办法》,每学期开设10—20门通识课供学生选修,不断推进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的融通,引领学生走向人格完善。
三、文化立根固本,探索以文化人思政育人新路径
一是挖掘“三商融合”特色资源。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50年的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工商处干训班,蕴含浓厚的商业文化背景和商科办学特色。学校打造了商业文化、徽商文化和商祖文化“三商融合”品牌特色校园文化工程,大力践行“砺志敬业致能强体”校训精神,大力推进“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取利”徽商文化精神,大力弘扬“因时守序 节物爱人 革故鼎新 诚信仁义 负重致远 ”商祖文化精神,培养了大批“政治强、理论实、能力硬、适应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是打造“三讲堂一讲坛”特色校园文化品牌。坚持“打徽字牌,走特色路”,打造了“工商大讲堂”“道德讲堂”“意匠讲堂”三大讲堂和“徽州印象大讲坛”。工商大讲堂侧重“博”“雅”风尚,开阔学生视野;道德讲堂围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侧重师生思想道德修养;意匠讲堂侧重大学生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培养职业操;徽州印象大讲坛侧重地域文化,传承徽州文化。“三讲堂一讲坛”先后举办100多场次,累计受众近10万人次,育人模式被评为省直机关优秀品牌工作案例。
三是建立“三级数字教学资源平台”。挖掘安徽丰富深厚文化资源,搭建了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国家在线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资源平台等海量数字资源,建成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徽派技艺传承与创新”课程100 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等150余门,校级工商金课348门,实现了安徽地域人物、标准、案例等优质资源的数字转化。
四是开展特色传统美德教育。在安徽高职院校建立了“中华传统美德研究院”,开发建设了《中国传统文化》《徽州商人》等100余门省级和校级慕课、品牌课、精品开放课程等资源,培育了省级“师德名师工作室”等美德教育名师,创设了一批传统文化传承创新项目,推进中华传统美德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涌现出省级、校级“感动校园人物”“十佳大学生”“优秀志愿者”等100多人次,崇德尚贤蔚然成风。
四、实践锻造历练,培养堪当大任的时代新青年
一是技能大赛引领教育教学改革。教学做一体,学研用互转,实现了技能大赛、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构建院赛普惠、校赛拉动、省赛选拔、国赛引领的四级竞赛机制,赛教融合,认真研究比赛内容和评判标准,以此为导向,系统进行师资队伍、专业建设、课程内容、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等系列改革,技能大赛成为“三教改革”的“加速器”。学校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累计获奖150项,其中一等奖32项。在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共获得405个奖项,其中一等奖145项,全省第一。在全国普通高校竞赛评估(高职)排行榜中名列全国第五、安徽第一,被评为安徽省“高职发展标杆校”和“技能大赛标杆校”。
二是善用社会实践鲜活素材。持续推进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合肥市庐阳区人民法院、安徽好人馆、肥西山南镇小井庄纪念馆等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千名大学生进企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把理论知识与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紧密结合,知行合一,学思践悟;开展品牌志愿服务项目建设,打造出“太阳花爱心助老行动”“学生社区一站式服务”“扶贫济困助学”等一批师生志愿服务品牌;发挥资源和专业优势,每年为企业行业提供员工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对口帮扶等1000余人次,服务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三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建立“三体三赛”机制,搭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三平台,重点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实践平台、创业孵化平台;建成了12个创新创业工作室、1个跨专业综合实训室、1幢“实习宾馆”和9000余平米“三创”综合实验楼,服务大学生实训实践和创业创新,涌现如聂俊、王吉利、李荣军、李军等创业典型,与德国BBS1合作,通过“中国商人”项目,成功帮扶万晓川、赵向前两位同学创立国际贸易公司,实现创业跨国合作。连续被评为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就业先进单位和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首批进入“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
五、网络赋能加速,最大变量助力思政质效新提升
一是打造全天候在线课堂。守牢第一课堂主阵地,拓展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第二课堂”,打造移动互联“第三课堂”,创建了课内课外、线上线下、衔接融通的教学环境,打造了师生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和移动学习的个性化教育平台,实现了校内网络教学资源的全天候共建共享,师生人均年累计在线时长400余小时。
二是构建精准思政大数据中心。设立微主页、微服务和微生活等导航栏目,校内一卡通用、一网通办、一站服务、一应俱全,实时为学生答疑解惑。打通“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大数据空间,实时对学生日常消费、行为轨迹等校内活数据抓取、分析,自动预警,精准推送,有力提升了思政工作效能。
三是建设智慧型生态校园。建立了过程化评价体系,多维度记录学生学习,助力教师差异教。智慧教室精准采集学生“学、练、测、赛、问、评”全量数据,资源智能推送,服务学生个性学。“数据采集—挖掘分析—服务决策—诊断改进”四步一环机制,打通孤岛,服务决策,生成报告,螺旋改进,推动学校精准管,学校被评为国家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实验校和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 葛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