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科技学院:速看!这个“创新行动计划”,事关你我_中国高校之窗 
大学库管理系统
湛江科技学院:速看!这个“创新行动计划”,事关你我
www.gx211.cn 2024-09-14 湛江科技学院

中国高校之窗

导语:

2023年2月,在学校新学期“开学第一会”上,校长彭寿清发出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动员令”,提出要坚持创新思维、坚定改革方向、坚守质量标准,进一步激发学校发展新动能,形成学校办学新优势,再创学校建设发展新局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站位新时代、对标新要求,学校以怎样的办学实践实现高质量发展?彭寿清校长提出的“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计划”就是答案!本期推送,首先解读的是“五创融合、五育并举”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行动计划。

2024091477336.jpg

“全国二等奖!师兄们好棒!”

近日,计算机工程学院学子再次在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载誉而归,师生欢欣鼓舞。在与来自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全国422所高校学生团队的同台竞技中,湛江科技学院学子以扎实的专业素养和出色的创新能力脱颖而出,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再添一个生动注脚,也让学校在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行动计划”上的步伐更加铿锵。

2022年,学校明确提出“建设具有鲜明应用特色的创新创业型大学”的办学目标定位,全面实施“五创融合、五育并举”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着力培养具有较好创新创业核心素养和创新创业关键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行动计划”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战略抓手,更作为撬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

1、为什么要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行动计划”?

关键词

响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面对新时代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呼唤,学校积极构建了一条具有校本特色的人才培养路径——“五创融合、五育并举”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包含思创融合、专创融合、劳创融合、科创融合、赛创融合,致力于教育创新的多维度探索,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这是基于对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求的深刻洞察,是对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把握,也是对国家呼吁的积极响应。

2024091477337.jpg

0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要求,“五创融合”是科技日新月异、产业急速变革的新时代对新人才的呼唤。二者并进,不仅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继承与发展,更是对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创新。

02——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国家的发展迫切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学校积极调整人才培养的步伐,通过“五创融合、五育并举”的模式创新,回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新需求。

0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对未来社会的适应性。“五创融合、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关注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还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强调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既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又强化学生的自主管理、培养其职业素养、提高其创新和创业能力,这些不仅满足了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将极大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04——推动学校特色发展,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五创融合、五育并举”有助于形成学校独特的教育特色,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学校在专业建设中把创新创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以创新创业教育成效凸显专业建设特色和水平。按照“反向设计、正向施工”的专业认证理念,各专业在深入调研企业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基础上,科学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细化毕业要求,按毕业要求设计课程结构与课程体系。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具有鲜明创新创业特征的实践实训教学矩阵,提高实践教学、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考试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贡献度,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2、什么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行动计划”? 

关键词

专创融合 思创融合 劳创融合 

科创融合 赛创融合

新时代呼唤新人才。学校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行动计划”出发,构建了“五创融合、五育并举”的创新蓝图。“五创融合”,强调了教育的融通性、有机性;“五育并举”,强调了教育的全面性、完整性。当前,这张“蓝图”正稳步成为“实景图”建设。

01“思创融合”:强调价值观与创新精神的双重培养。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重要落脚点,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当前,一批又一批学子心中的“青春之火”被“思创融合”点燃,毕业生们怀着浓浓的家国情怀服务社会和创新创业,学校报考西部计划的学生逐年增多,在全国西部计划绩效考核中连续3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毕业生有的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创新创业,有的深耕专业领域并热心社会公益……

2024091477338.jpg

02“专创融合”:破解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两张皮的难题,培养既有较好专业知识,又具备创新创业核心素养和创新创业关键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全面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创新创业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分为“启蒙、定向、实践、应用”四个阶段,分年级、类型融入专业教学;出台了《“专创融合”课堂教学设计指南》《“专创融合”教育教学案例库建设指南》等指导性文件,以“七融入”——创新创业融入专业建设、融入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融入课程体系、融入师资队伍建设、融入实验实训平台建设、融入教学环节、融入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在教育教学中植入创新创业基因;实施教师“赛训结合计划”,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创新比赛,开展全校“专创融合”教学设计大赛,从2022年至今,教师参加教学比赛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109项,校级奖项236项,推动了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入专业课程教学。

03“劳创融合”:创新性地改革《爱国卫生与劳动教育课》,将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实践结合,强调将创新创业教育从理论变为劳动实践,劳动教育从单纯的“形式劳动”变为创新创业的生动实践。在“劳创融合”实践课中,学生“变身”企业经营者、管理者,以“顶岗工作”的形式上课,在“出力流汗”养成劳动精神的同时,提前参与社会管理、自主管理,培养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

“劳创融合”以“三化・三重・三联”为实施路径。“三化”——理论专题化、实践企业化、任务清单化。劳动 教育理论课堂既讲劳动教育,又融合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诸如“人类劳动与价值创造”“创业组织设计与团队组建”等专题化教学;在专题理论教学后,按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大类,根据不同的劳动任务要求,让学生团队组建模拟企业,设计组织机构,制定“业章程,按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开展校内生活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按照模拟企业运行的真实工作任务,列劳动清单,学生团队“按单作业”。“三重”——班级形态重组、师资队伍重建、运行机制重构。打破了传统班级界限,学生根据所选劳动任务重组“班级”,新“班级”按企业组织职能结构组建,按企业运行要求设岗,学生们“按岗施职”。指导教师则除了本校老师外,还聘请企业经理、社区干部等,共同组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劳动实践课摒弃了传统班级的运行模式,按企业管理模式对“学生员工”进行管理与绩效考核。“三联”——校地联动、校企联动、校社联动,共同推动劳创融通体系发展。建立地方政府合作机制,共同制定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建设规划和政策措施,师生深度参与到文明城市建设,乡村振兴行动中;和企业共同开发劳动教育课程和项目,按“校中厂”“厂中校”模式,通过企业业务外包、实习见习等联合开展实习实训活动;和社区共建实践基地和创新创业平台,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区实践中。

04“赛创融合”:强调比赛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载体,是提升应用型人才实战力的重要抓手。构建了“国家、省市、学校、学院”四级创新创业比赛体系,创新比赛管理办法和激励机制;加大优秀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力度,为条件成熟的项目提供免费入驻学校创业园等政策支撑;构建了“技能拓展、实战实练、技术创新、选优拔尖”梯次推进的学科竞赛实战体系;构建了“赛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以课程教学改革实现“教赛融合”,学生加入教师项目团队,实现师生共创。2022年至今,学生学科竞赛取得新突破,获国家级奖项312项,省级奖项1020项。

2024091477339.jpg

05“科创融合”:强调科研是创新创业发展的动力源,以科研为依托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成为学校科研工作的重要服务目标。每个学院都建立指导学生科研的教师团队,为学生和创业者提供创新创业指导,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打造管理平台、研发平台、生产平台、推广平台、服务平台及创业孵化平台等六大功能性平台,为学生自主开展创新研究提供平台保障;鼓励教师将研究的创新成果转化成特色教材、教学案例、创新性实验教学项目等,在授课中把科学思维和方法传授给学生;设置小发明、小改革、小产品、小商品、小商店“五小”科创载体,鼓励师生通过学习、创作、实践、研发等协同发展,实现由作品、产品至商品的转化。当前,大学科技园平台持有知识产权8项, 国家级“大创项目”立项24项,省级立项80项。

2024091477340.jpg

在“五创融合、五育并举”的改革下

在“高质量”发展的孜孜追求中

学校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新气象

师生们敢闯敢创、比学赶超

奋力书写一张张“追梦答卷”

01七个一流”新突破

学校英语、会计学两专业入选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特色民居调查实践》《交替传译》《营销策划管理与实践》《基础会计学》《创新思维训练》五门课程被认定为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2023年,在武书连“中国民办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中,学校排名较2022年提升36位,位列全国第49位,在广东省民办大学中排名第8!学校综合实力排名连续3年持续提升,展现了学校进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的初步成果。

2024091477341.jpg

02师生获奖大幅增长

2022至今,教师参加教学比赛获省级及以上奖项109项;2023年度教师获省级以上奖项和2022年相比同期增长91.4%。

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奖项312项,省级奖项1020项,市级奖项8项。2023年度学生获省级以上奖项数量和2022年相比同期增长202.8%。

2024091477342.jpg

03高质量就业逐年提升

“就业”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最后一环”,也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检验。学校2023届毕业生“专业就业对口率”达到77.51%;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为94.47%;不少学生入职全国500强企业;有的学子选择继续深造,成功收获北京大学、西南大学、宁夏大学等“双一流”高校的offer;也有不少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一展所学。

04“挑战杯”金奖揽入囊中

继此前学生项目“无线逐梦有限公司”凭借出色的创业思路荣获“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并创下学校获奖数量新高后,今年,好消息再次传来,学生项目“云上农场”在第十四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和来自157所高校的3.4万件作品角逐,斩获金奖!目前,学生创业项目的主要成员已成立“云上农农网络科技服务公司”,成功入驻了学校的大学科技园并走上蓬勃发展的轨道,电商助农销售突破900万。

2024091477343.jpg

近两年,学生团队在“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赛中获金奖2项、银奖11项、铜奖18项。

05创新创业典型涌现

2023年的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 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场上,湛江科技学院学子以总决赛一等奖的好成绩扬名赛场。今年,学子在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中拿下二等奖,类似这样的好消息频传,一次次振奋着广大师生。学生李泉,在各类赛事上累计拿下90多个奖项;学生梁健南,从学校大学科技园起步,目前公司业务已实现跨国发展;学生肖治鹏,斩获多项创新设计大奖,所创办的“大鹏艺术”成为颇具影响力的成熟企业;学生刘锦豪虽是在校生,但其及团队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创新创业,获批专利9项,获得广东青创壹佰孵化器200万的天使轮投资……

2024091477344.jpg

06“五育并举”成效显著

“五育并举”中实施较难的劳动教育,已在“五创融合”中破解,焕发了新的活力和效能,体现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时代性和创新性。“五创融合、五育并举”的模式创新,瞄准的仍然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近三年来,湛江科技学院学生怀着浓厚的家国情怀服务社会,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学校连续5年获省级“优秀单位”称号,10支队伍获省“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立项,10支队伍获省“重点团队”,多名师生受到表彰。6000多名学生参加“展翅计划”被录取并获得用人单位肯定。

2024091477345.jpg

07教师冲刺国赛创业“金牌导师”

学校实施“赛训结合计划”,全面提升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教师在多个教学比赛中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109项,在创新创业类教学能力比赛中佳绩频传。在最近的广东省第二届马兰花创业培训讲师赛暨第四届马兰花全国创业培训讲师大赛广东省选拔赛中,湛江市共派出6名教师选手参赛均为湛江科技学院教师。其中,招志伟老师的作品获二等奖,被推荐参加国赛冲刺创业“金牌导师”,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持续得到力量加持。

2024091477346.jpg

竞赛场上,师生佳绩频传

创新创业的浪潮中

师生勇当“弄潮儿”

“五创融合、五育并举”的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行动计划

正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奏响最强音

为每一位学生的培养注入

新活力、新动能

(撰文丨韦雪婷 范云峰 陈 萍 邹 霞 )

中国高校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