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又一本科生韩翔(21级化学专业)在其科研训练导师王娟副教授的指导下以第一份作者身份在中科院一区期刊《ACS Materials Letters》发表学术论文、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分别在中科院一区期刊《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和《Nano Research》发表学术论文。韩翔同学自大一时就进入王娟副教授团队开展科学研究,锻炼科研能力。韩翔同学不仅科研成绩突出,德智亦全面发展,获评校一等奖学金、三好学生、学生创新奖和优秀学生干部等;主持2023年度校级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计划,2024年度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计划。
温州大学化材学院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学生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系统构建科研训练计划、学科竞赛、课题研究、毕业论文一体化的学术创新框架,形成大一全体学生进入实验室,感受科研氛围;大二全员参与科研训练计划;大三、大四深入教师课题组参与课题研究的学生创新培养体系。近五年本科生参与发表的SCI论文70余篇,考研上线率稳居40%左右。
本文成功制备了具有丰富缺陷的掺杂硒的RuO2气凝胶(Se-RuO2气凝胶),并用作酸性条件下的高效OER电催化剂。以制备的Se-RuO2气凝胶为催化剂的PEMWE装置可以在100mA cm-2的电流密度下稳定运行100小时。同时,原位实验表明,在酸性OER反应中,Se-RuO2气凝胶的催化剂结构得到了很好的保留,而其长期稳定性则来自占主导的AEM反应路径。
本文合成了具有Ru-Ni异质结构的Ru3-Ni纳米粒子(Ru3-Ni NP),并将其用作双功能氢电催化剂。其独特的异质结构有利于加速电子的转移,优化Ru3-Ni NP在碱性环境中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Ru3-Ni NP在0.1 M氢氧化钾(KOH)中HOR反应的电流密度超过了商用催化剂Pt/C。此外,Ru3-Ni NP还表现出优异的HER活性和长期稳定性。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表明,Ru和Ni之间非均相界面的电子结构调制增强了催化剂对HOR和HER的活性,催化剂表面H*的低吸附自由能(ΔGH*)是由异质界面内的相邻Ru和Ni原子对H中间体的特殊吸附方式引起的。
本文通过简单的电沉积方法合成了Pt团簇诱导均匀互连的NiFe层状双氢氧化物(Pt-NiFe-LDH)纳米片用于高效的水分解反应。在1.0 M KOH中,Pt-NiFe LDH在10 mA cm-2和100 cm-2电流密度下具有的过电位分别为198 mV和226 mV,展现了优异的OER性能。此外,Pt-NiFe LDH在电流密度为10mA cm-2时的HER反应的过电位仅为36mV,对HER具有高质量活性和翻转频率。鉴于同时拥有优异的OER和HER性能,Pt-NiFe-LDH被用作水分解的双功能电催化剂,仅1.897 V的电压就可以实现高达1 A cm-2的电流密度,并且可以连续运行3000多小时。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表明,Pt-NiFe-LDH界面降低了OER的反应势垒。
本文成功合成了晶格畸变的Pt皱纹纳米粒子(LD-Pt-WNPs)作为氢气氧化反应(HOR)的高效催化剂。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表明,晶格缺陷可以产生配位不饱和的反应位点,有效地调整d带中心。这两种效应优化了催化剂对氢中间体的吸附和水的解离,并降低了反应决速步的能量势垒从而增强氢气氧化反应的反应动力学,LD-Pt-WNPs在0.1 M KOH中HOR反应50 mV的过电位下实现了968.5 mA mgPt的高质量活性。此外,LD-Pt-WNPs还表现出卓越的HER活性,在10 mA cm-2下仅具有58.0 mV的过电位,性能优于商用催化剂P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