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概况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成立于1960年,是一所工科见长,管经文理艺多学科协调发展,以本科教育为主,同时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上海市属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地处上海浦东金桥,紧邻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与众多世界500强企业毗邻,具有天然的产教融合和国际交流的区位优势。学校教学科研实验设施完备,图书资源丰富,数字化校园网络全覆盖,各类运动场馆和生活设施齐全。
学校设有工学部、文理学部、经济与管理学院、应用艺术设计学院和电子废弃物研究中心等12个二级教学、科研单位,覆盖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理学、艺术学6个学科门类、24个专业类别。现有电子信息和资源与环境(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等2个硕士专业学位点、46个本科专业和31个高职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000余人。学校拥有一支综合素质高、科研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82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近40%,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双师型教师占37%以上。教师队伍中,拥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东方学者特聘教授、曙光学者等各级各类人才43人。
二、培养目标
学校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良好职业素养,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三、专业简介
(一)资源与环境
资源与环境硕士人才培养瞄准资源与环境行业产业需求,面向政府环保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培养掌握逆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先进技术与方法、生态材料的设计和绿色制造等的先进技术与方法、资源化处理处置的先进技术与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能进行该领域技术研发、工程设计、项目咨询及运行管理的硕士层次工程技术人才。
学校自2012年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项目”,同年获批“上海电子废弃物资源化产学研合作开发中心”,2015年获批“上海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协同创新中心”,已形成了100多人的“成建制”的师资队伍,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上海市重点学科、上海市高原学科等建设任务,多次获得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和上海市技术发明奖等,在推动行业整体规范化发展、提高行业技术水平、提升行业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引领行业发展的协同创新团队。学校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上海材料研究所等开展硕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依托上海市固体废弃物管理中心、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等政府机关和行业龙头企业,先后与德国、澳大利亚、芬兰等国家的多所高校开展硕士双学位项目、课程学习、学术交流、课题研究、企业实践等国际交流活动,拓展了研究生的国际视野,提升了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2012年至今,学校共招生培养650余名硕士研究生,20余人考取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等国内外一流大学博士研究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部分毕业生在生态环境部固废管理中心等政府管理部门、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工作,培养质量受到用人单位高度肯定。
(二)电子信息
电子信息硕士专业学位点将根据国家和上海市战略布局,与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深度合作,打造“人工智能技术+”的、面向行业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培养高地,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本学位点以计算机软件及硬件产业链为支撑,面向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所需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嵌入式应用等人才需求,聚焦大数据与智能信息服务、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电子与测控技术、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和分布式计算与数据安全等方向,通过面向智能制造领域系统关键技术与专项研究,实现智能制造中的物流、信息流、控制流与服务组合优化管理,从而实现面向智能制造业的电子信息专业硕士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与人才培养,构建跨学科的一体化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实现知识交融与综合训练,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学校自2003年起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工程等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先后获得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教育部特色专业、上海市教育高地及上海市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等多个建设项目。本学位点现有50余位硕士生导师,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和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上海市科技重点计划、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与重点创新项目等建设任务,获得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上海市浦东区科技进步奖、上海市工博会金奖等各级奖励多项。学校与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上海市软件中心、上海市宝信软件等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有多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目前,本学位点导师在电子信息相关学科已培养电子信息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200多名,为上海市经济建设和长三角经济发展贡献了大量优秀亟需的高层次人才。
四、招生计划与专业目录
(一)招生计划
拟招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48人(含“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招生计划8人”),实际招生人数以教育部当年下达招生计划数为准。各方向招生人数仅供报名时参考,录取时将根据报考情况、学科方向发展需求等做适当调整。
(二)专业目录
五、报考条件与报名程序
(一)报考条件
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具体期限由招生单位规定)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5.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1-4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考生报名时应当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其招生政策请参考教育部关于“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的有关文件以及本校相关规定。
6.学校与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联合培养研究生,达到联合培养毕业与学位授予要求的,研究生学历证书由学校颁发,硕士学位证书由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与学校共同颁发。具体详见学校与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招生简章。
7.学校与上海材料研究所联合培养研究生,达到联合培养毕业与学位授予要求的,研究生学历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由学校颁发,具体详见学校与上海材料研究所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招生简章。
(二)报名程序
1.网上报名
网上报名时间为2020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0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所有报考我校的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并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我校的报考要求报名。学校代码:12044。
2.网上确认(现场确认)
所有考生(不含推免生)均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在网上或到报考点指定地点现场核对并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考生应当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并按规定缴纳报考费。具体程序及要求详见《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以及各报考点公布的工作安排。
六、入学考试
(一)初试(国家统一组织)
初试时间为2020年12月26日至27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初试方式为笔试。每科考试时间为3小时。考试大纲详见学校研究生部网站招生栏公告。
12月26日上午 思想政治理论
12月26日下午 外国语
12月27日上午 业务课一
12月27日下午 业务课二
(二)复试(学校自行组织)
1.我校实行差额复试,差额比例一般不低于120%。复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复试办法和程序在复试前将在学校研究生部主页公布并严格执行。
2.对初试公共科目成绩略低于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但专业科目成绩特别优异或在科研创新方面具有突出表现的考生,若以第一志愿报考我校,可允其破格参加专业复试。
3.同等学力考生须加试两门主要专业课。